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点医疗机构 生氏祖传正骨术

节假日不休息预约电话:0632-5032888   
公司介绍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走进我们

走进我们



滕州市姜屯镇前李店中医正骨院是一所以中医骨伤诊断、治疗为主的专科医院,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定点医疗机构、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。现开设病床28张,年就诊量2万余人次,业务收入达60万元;医院现有职工28人,其中临床医师22人,药学技术人员6人;设有中医骨科、急诊室、外科、内科等中医特色临床科室以及药剂科、放射科、消毒供应室等辅助科室。


生氏正骨具有历史悠久、疗效显著、方法简便、病人痛苦少、医疗费用低等特点,是一个简、便、效、验、廉的好疗法。医院在以病人为中心,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下,运用独特的生氏正骨术,并巧妙地与现代医学诊疗措施相结合,患者慕名而来,满意而归,来此诊治的患者与日俱增,大有门庭若市,应接不暇之势,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

生氏正骨有自身的独特理论体系,它植根于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中,尤其与解剖学说、气血经络学说、肾主骨学说是分不开的。生氏正骨术的学术思想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,强调脏腑气血、经络、肢节的内在联系,强调动静结合,筋骨并重,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的原则,进行辨证论治。其治疗方法分为内治和外治,根据骨折常规三期用药原则,选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方、验方。外治法是生氏正骨的一大特色,一般常用的有膏药和熏洗药。


历经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和数百年的千锤百炼,滕州市前李店中医正骨院不断取得显著的成绩。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,生氏正骨同样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,令人倍感鼓舞,并多次被省卫生厅、市卫生局评为“先进单位”等荣誉称号。

 

院长生继广简介

生继广,男,汉族,1952年11月生,山东省滕州市人。大专学历,中国共产党党员。滕州市姜屯镇前李店中心卫生所所长、主治中医师,滕州市第十二届、十三届、十四届政协委员;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乡村医生,用一颗赤诚的心成就了乡村医生的高尚事业。他四十年如一日,无私奉献,敦品励学,淡泊名利,不求闻达。始终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、深受百姓称赞的好委员、好医生,他用政协委员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的工作热忱,以为群众解除疾病痛苦为己任,奔忙于服务基层、服务社会,加快新农村卫生事业的工作中去。

今年60多岁的生继广医生出身中医世家,是生氏中医正骨第十世传承人,幼承庭训,家学渊源,据《滕县志》、《滕县卫生志》记载,生氏祖传膏药历史悠久,历时300多年,远在康乾时代就因推拿有式、药效奇验,至清嘉庆时已名布四海,古旧时“四方行旅过滕者,无远近争市之”。

从小立志杏林的他,18岁就跟着父亲在公社医院行医坐诊。到公社医院后,在父亲的安排下,首先他随当地著名老中医方先生学习中医,随诊抄方,在随师应诊的过程中,生继广细心观察,揣摩,勤思勤问虚心刻苦,历时两年半。随诊之余,他苦读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经典著作,及《诸病源候论》、《丹溪心法》、《景岳全书》、《温病条辨》、《医学心悟》、《时病论》等各家论著。每读一书,他都要摘录,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心得体会。遇到疑问,虚心向老师及师兄求教。日积月累,不仅学到了老师临床诊治疾病的经验,而且掌握了中医理论,深得老师的真传。他知道,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,必须广开思路,集思广益。因此,他一面精益求精地探索方先生的学术思想,同时博采众家之长,广泛收集名家验案,临证加以运用、比较,开拓了自己的思路,为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,打下了基础。在这两三年里,生继广还大量阅读了卷帙繁多的中医典籍,名家的著述,著名中医老前辈的实践经验,使他眼界大开,获益良多,于1970年终于有了学习深造的机会,村里选派他到姜屯卫校系统学习西医两年。1974年村里成立卫生所他义无反顾的回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,半耕半医。从此,不论白天黑夜,不论刮风下雨,只要有病人的呼唤,他就送医送药到家,田间地头,荒山野郊,到处都飘扬着他的身影,他把自己的青春、热情都奉献给了他的家乡农民,他以一腔爱民之心,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。他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,用自己的默默奉献,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。

建院之初,各类医疗技术人员匮乏,医疗水平良莠不齐,生继广所长独立承担起了全院危重急症的抢救工作。当时因医院缺少专业护理人员,生继广所长常常亲自完成取血、输液等操作。弹指一挥间,短暂十多年。昔日那三间草房早已变成了一千多平方的门诊楼,那个条件简陋的村卫生室已成为了以中医正骨为主,兼有内、外、妇、儿等科室,有中初级职称17人的医疗队伍,固有资产达200多万元的标准化卫生室,并且在鲁南和皖北、苏北等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。他在家乡一干就是40年,四十个春夏秋冬里,他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,努力钻研业务技术,热情为农民服务,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,任劳任怨,靠他那精湛的医术,高尚的情操,救死扶伤,解除患者的痛苦,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,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。

在医学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上,生继广总的思路是“继承与创新互济”,常道,不继承就没有基础,不创新就缺乏活力,既要重视中医经典著作与各家学说的论述,又不能忽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医学继承和发扬、补充与创新的重要性。他在医术上精益求精,在继承祖传医术的同时,潜心钻研,推陈出新,将生物力学等现代科学融入传统医学之中,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骨伤科诊疗技术。他乐于培育后继人才, 首先要求下一代有良好的医德,想患者之所想,急患者之所急。他指出:看病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,同时开药处方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。药源匮乏的,尽量不用;价格昂贵的,尽量少用。对待患者要亲切和蔼,说明病情时要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等等。他以身作则,身体力行,同时,发现年轻医生不当之处,严厉批评,毫不姑息,使人难以忘怀。他对医疗技术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,从一点一滴做起。如处方字迹一定要工整、清楚,防止调剂人员因看不清而出错。特殊煎服方法也要写详尽。对于如何观察病人的病症及其变化,如何进行临床研究、疗效分析和总结,以至如何写好中医病历等,他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讲述。并经常自费组织年轻医生分别到山东中医药大学、山东医科大学进修学习;对他们的后代,总是循循善诱,不厌其烦,悉心指点,逐渐地培养了一批老、中、青三代的阶梯队伍,使生氏正骨术得到继承和发扬。

热衷医学的生继广有着迎难而上的“倔强”性格,肱骨踝骨折被西医称为“顽皮症”,生继广大胆采用“闭合性手法复位术”,并加以适时的功能锻炼,收到了极佳的效果,治愈率高达95%以上。对老年体弱的股骨粗隆间骨折、股骨颈骨折不适应于手术内固定的患者,生继广摸索出了一套“皮牵引”、“木槽固定”,外敷生氏整骨膏药的综合治疗方法,免除了患者手术痛苦,治愈率达80%以上。本院骨科的病人较多,临床上一般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。我院制剂室生产的生氏正骨活血膏药有着几百年的临床应用,对保守治疗或手术后康复阶段的辅助治疗有较好疗效,在群众中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。生氏膏药是由药物(共90余味药)、植物油与黄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,其基质为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制而成的铅硬膏。生氏膏药一般为黑褐色坚韧固体,用前需烘热软化后贴于皮肤上。对于骨折、软组织损伤、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。

“生氏膏药”已被枣庄市收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并受邀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,现在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
生继广,一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,一位乡村医务工作者,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者自己的职责,在以后的日子里,他决心一如既往地扎根基层,服务乡亲,当好百姓的健康“守护神”。

从医40多年来,生继广在医德滑坡 “潜规则”盛行的现实社会里,不是病人向他送红包,而是他给病人送健康。作为政协委员的他,时刻不忘以精湛的医术救治患者,一如既往的秉承着医药世家的优良传统,为人宽厚和蔼,很多次病人的钱不够了,生继广就自己掏钱垫上。生继广面带微笑的对我们说:“看见病人健健康康的出院,那就是给我送的礼物。”生继广有难必帮,抱病工作司空见惯,风里雨里,寒冬酷暑,夜里出急诊更是常事。在近两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活动中,前李店村这个3300多人的大村子参合率达到了100%。他先后出资60多万元为村里建水塔、修路,建幼儿园、建敬老院,免费为村里的30多名烈军属、五保户治疗疾病,每年向慈善协会捐款去帮助更多的人。

他的工作业绩,在当地媒体广泛宣传报道,1990年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“优秀乡村医生”称号;1993年被授予滕州市“首批乡村优秀科技人才”称号;1997年被中共滕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;1998年被评为滕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;2001年和2008年两度当选为滕州市第十二届、十三届人大代表,滕州市第十二届、十三届、十四届政协委员;2007年被卫生部授予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“称号;2009年被评为“全省基层中医工作先进个人”;2011年被授予“全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先进个人”



  

版权所有 Copyright滕州市姜屯镇前李店中医正骨院 网站优化技术支持:万维网络科技

特别提醒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